干扰球怎么判?图文详解,再也不怕犯规

2025-09-19 23:23:36

作为一名篮球爱好者,相信不少朋友都曾被“干扰球”的判罚搞得一头雾水。究竟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犯规?何时该判罚?何时又可以合法地“干扰”篮球?别担心,今天我就带大家彻底搞懂干扰球的判罚规则,从此不再为这项判罚感到困惑!

一、什么是干扰球?

干扰球,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篮球比赛中对正在下降轨迹中的球,或在篮筐上的球进行非法干扰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球员在球还没有落入篮筐或者还没有离开篮筐上空的时候,用身体或者手去触碰了球,从而影响了球的正常运行轨迹。

二、干扰球的类型

干扰球主要分为两种:防守干扰球和进攻干扰球。

1. 防守干扰球:

当防守球员在进攻球员投篮或上篮时,在球已经过了最高点或者已经触碰了篮板的情况下,仍然人为地改变球的运行轨迹,则被认定为防守干扰违例。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防守球员跳起封盖时,球已经过了最高点,但防守球员仍然触碰到了球,从而导致球被改变了方向或落入篮筐。

2. 进攻干扰球:

当进攻球员在投篮或上篮时,在球还没有离开篮筐上空的圆柱体时,便用身体或手触碰篮球,并试图将球送入篮筐,则被认定为进攻干扰违例。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进攻球员投篮后,球尚未落入篮筐,但进攻球员又用手触碰了球,试图将球补进篮筐。

三、干扰球的判罚标准

为了更好地理解干扰球的判罚规则,我们不妨参考以下图表:

情况 判罚

防守球员在球已经过了最高点或已经触碰了篮板的情况下,人为地改变球的运行轨迹 防守干扰违例,判进攻得分有效

进攻球员在球还没有离开篮筐上空的圆柱体时,便用身体或手触碰篮球,并试图将球送入篮筐 进攻干扰违例,防守方获得球权

四、干扰球判罚的关键点

1. 球的最高点: 判罚防守干扰球的关键点在于判断球是否已经过了最高点。球过了最高点,即使防守球员没有接触到球,只要改变了球的运行轨迹,也属于防守干扰。

2. 球是否触碰篮板: 球触碰篮板后,防守球员再接触球,也属于防守干扰。

3. 球是否离开篮筐上空的圆柱体: 球离开篮筐上空的圆柱体,进攻球员再接触球就不属于进攻干扰。

五、常见误区

1. 防守球员触碰篮板不构成干扰: 很多球迷认为,防守球员触碰篮板后,即使触碰了球也不算干扰。其实,只要球已经触碰了篮板,即使防守球员只是轻微触碰了球,也会被判罚为防守干扰。

2. 进攻球员不能触碰球: 进攻球员在投篮后,球尚未落入篮筐,是不能触碰球的。一旦触碰,就属于进攻干扰。

六、一些关于干扰球的补充说明

1. 裁判的判罚具有主观性,有时候需要依靠裁判的经验和判断。

2. 即使裁判没有判罚,也不代表没有违规。

3. 了解干扰球的判罚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比赛,并避免犯规。

七、如何避免干扰球犯规?

1. 作为防守球员,在防守投篮或上篮时,应尽量避免在球已经过了最高点或触碰了篮板之后再接触球。

2. 作为进攻球员,在投篮或上篮后,应尽量避免在球尚未离开篮筐上空的圆柱体时再触碰球。

八、总结

干扰球的判罚规则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基本原则,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干扰球的判罚规则,并避免在比赛中出现不必要的犯规。

想问大家一个在实际比赛中,你曾经遇到过哪些与干扰球相关的争议判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