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奋斗向未来】“天境祁连”书写高原特色体育强县新篇章

2025-08-16 04:57:19

青海在线网 (图文/聂文虎 李青)近年来,祁连县积极探索构建“体育+文化+旅游+健康”的发展模式,开启体育融入高原居民现代生活的全新格局,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精彩的体育赛事与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广大人民群众让“天境祁连”这座生态小城充满着朝气、动感与活力,散发迷人魅力。

丰富体育赛事,让全民健身“燃”起来。近年来,祁连县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先后成功举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祁连赛段、全国露营大会、祁连飞行节、北极狐祁连山景区景点穿越徒步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大型品牌体育赛事成功举办,在提高城市知名度的同时,还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商务等行业经济发展,进一步向社会各界宣传了体育生活化的健康理念,让群众亲近自然、爱上运动,进而了解祁连、爱上祁连、融入祁连。伴随着运动健身理念的越来越普及,我县紧紧围绕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大力组织广场健身舞、民族式摔跤、弹弓竞技、射箭、赛马、自行车、武术健身、太极拳、锅庄舞、健身鞭等14个体育协会,以“全民健身 健康祁连”为主题,广泛开展祁连山杯”蒙古博克、藏式北嘎摔跤大赛、弹弓竞技邀请赛、篮球赛、足球赛、民族射箭邀请赛等一系列不同主题内容的群众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十四五”以来,共开展150余场赛事活动,涵盖足球、篮球、乒乓球、赛马、射箭、摔跤、武术、弹弓等体育项目,带动3万余人参与体育活动,有力推动了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并形成全社会关注体育、崇尚健康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健康祁连”注入新活力。

加强融合发展,让体育产业“大”起来。当体育赛事遇上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赛场就是景点,比赛就是旅游,赛事经济引燃体育产业发展新热度。近年来,我县进一步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激发体育产业活力,促使体育产业为祁连经济发展增长动能,通过举办嬉游冰雪系列活动、阿咪东索登山登高健身活动、祁连山国家公园冰沟徒步大赛等各项精品赛事活动,引领各参赛选手、媒体记者和观赛群众在享受体育赛事的同时,游览“天境祁连”优美的生态旅游风光,促进祁连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打造祁连经济新业态,提升“祁连归来不看山”品牌影响力。全力推动祁连冬季旅游热起来、旺起来,冰雪冷资源撬动文旅热经济,吸引诸多游客尽享祁连冬日的浪漫。依托天境印象街、文化广场等场地,积极开展夜间广场舞、锅庄舞、街舞展演等系列夜间体育健身活动,吸引游客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激活夜间“体育+餐饮”“体育+购物”“体育+娱乐”等消费潜力,引领夜间体育消费新风尚。同时。投资1500万元稳步推进祁连县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培育打造省级自驾车营地3家,全国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家,精品体育赛事6个,进一步激发了体育、旅游等市场活力。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国家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743人次,其中我县摔跤运动员桑窦多日杰获得2023年民体杯全国民族式摔跤比赛暨第二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测试赛个人87KG二等奖,被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员管理中心批准授予桑窦多日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式摔跤项目国家B级裁判员。积极响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竞技后备人才“选星计划”,每年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我县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提供人才支撑。

完善体育设施,让锻炼浪潮“热”起来。为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健身自由”,幸福感“原地”升级,提供更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和设施服务,不断加大体育设施更新、维护、管理力度,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近年来,我县加快推进老旧街区、乡镇(村)和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改善工作,一手强管理、一手抓市场、一手抓服务,多措并举,努力推进全县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现有全民健身路径77处、大型民族体育场馆2处、百姓健身房1处、健身房8处、足球场地20处、篮球场地75处、排球场地3处、乒乓球场地31处、羽毛球场地6处、田径场地7处、游泳场地1处。十四五以来,全县体育场地面积达15.39万平方米,全县人口5.3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9平方米,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安装、村级健身工程覆盖率均达到100%。如今,只要您走进祁连县城,篮球馆、民族体育场、百姓健身房等体育场所依次排开。日出或日落时分,您都能看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健身的身影,他们在健身场地尽情地释放着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惬意享受着体育休闲带来的身心愉悦。与此同时,祁连县进一步加快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设,推进城乡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进加快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提高群众体育消费水平,引领全民健身运动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城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