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坚.刘德等;80年代广州散打队比赛录像集锦,马裕甫一脉查拳风格的散打技术。

2025-08-17 09:13:08

之前发过国外查拳门传人研究擂台技击的录像。

这次视频是80年代广州武术散打队参加比赛的录像集锦,视频里有刘德/邓家坚/冯伟斌/张建国/林建雄/梁伟明等人。

广州武术队在1979年下半年成立散打组,曾庆煌教练负责开展训练与研究;香港菁华武术会进行比赛交流,广州体委副主任马德光从民间选拔几位高手,广州武术散打组派也两名选手(何伟明/赵秋荣)与香港菁华武术会进行比赛交流。此次比赛,何伟明两战全胜,赵秋荣一胜一负。其他民间选手有胜有负。此次何伟明和菁华武术队的袁鹏对抗时还使用出了“乌龙摆尾”(尾打)用臀部向对方一摆,将对方撞离出场。

1982年初,曾庆煌退休离队,他训练的对手亦都离队。散打队教练由查拳门马志斌接任。马志斌将自幼和查拳门高手,民国时首届国术国考的拳脚/摔跤冠军马裕甫学习的散打技击训练和现代体育训练的模式结合,形成了以“游走突击'腿法重击’上拦下扫摔等独特的风格,并且培养众多散打冠军。

82年国家体委对散打试验进一步加强。召开全国研讨会。马志斌带弟子李志和张建国参加1982年的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赛,比赛中先后遇到武汉体院散打队和陕西散打队的高手,均获胜。

马志斌在任期间,发掘和培养了多位全国和世界散打散打冠军,

1982年培养了李志明.张建国.

1983年培养了刘德.冯伟斌.林建雄;

1985年培养了邓家坚;

1987年培养了梁伟明。

冯伟斌还战胜了散打名将庄海。

马裕甫(1901—1969) 回族。济南人。1928年参加南京第一届武术国考,获摔跤冠军、最优等奖。新中国建立后定居广州传授查拳、摔跤技艺,培养武术人才。

查拳的技击风格:

五、查拳技击特点

1)“出招快、回收快”。“手快打手迟”,“拳打不知”。只有出击快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对方,使之不及躲闪和防守,才能有效地击中对方。回收快,是为了保持实战姿势,以利防守和连续攻击。否则,将会造成防守上的漏洞,也不利于再次进攻。

2)“手脚并用,以腿制胜”。查拳既重视冲、摆、劈、撩、顶、撞、靠等手法的练习,更重视弹、戳、扫、截、跺等主要腿法的训练。在“动手”中,历代查拳家主张“手为先锋,腿为元帅”,手脚并用,密切配合,手引脚踢,脚引手击,轻重结合,虚实连环,以腿制胜。

3)“手到步到,同起同落”。查拳十分重视步法训练,称之为步眼,要求进、退、闪、转轻快灵活。“拳打二步散战”“当场不让步”,是查拳家常讲的拳谚。实战中只有占据最有利的位置,才能做出最有效的攻击和防守。

4)“重腿法,多摔法”。查拳含多种腿法和摔法。讲究抬腿十个字:弹、戳、扫、截、跺、摆、蹬、挂、震、撞。摔法有劈靠摔、摇山摔、背胯摔、抹面摔等,是近战的有效技击方法。

5)查拳技击三要素:即“招”、“速”、“劲”。招,即招法,包括踢、打、摔、拿等各类方法,使用上,要求发力强、路线短、出击迅速,直线出击讲究最短的距离,准确的目标;弧线出击,讲究合理的幅度。要做到进中有防,防中含击,远腿、近拳、贴身顶、撞、摔。

速,指出击和防守的速度要快,以便时时掌握主动。

劲,是讲劲力,讲“爆脆”劲。这是战胜对手、熟练运用技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封面图为王子平和弟子们合影